虛擬講堂進入演講
講 題水利工程構造物混凝土施工規範研究
講 者詹穎雯 院長/教授
日 期2013/06/25長 度00:30:00人 氣651 次
摘 要
現行用於水利工程構造物混凝土的施工規範屬通則性規範,針對不同類型構造物,如堰壩、輸水管道與護岸堤防等,並無特別差異性。然而臺灣河川均屬源短流急型態,使河川具高含砂(石)量之特性。位於不同河段之水利工程構造物,將因河流中不同粒徑的砂石,而遭受不同形式的侵襲,因此不同形式水利工程構造物所承受的損害便有所不同。若僅以通則性規範進行施工管理,恐較難以落實不同類型構造物之施工要求。有鑑於此,本研究檢討現行施工規範之適用性,並增修訂本土化之水利工程構造物混凝土施工規範,以作為相關單位設計與施工之參考依據。另一方面現行規範與工程界現今仍以強度做為判斷混凝土品質之依據,對水利工程構造物所需的抗磨耗能力、抗衝擊能力、耐久性、溫度與體積穩定性卻較少提及。因此本研究經由一系列混凝土相關試驗、研究團隊過去研究成果及相關文獻之綜整分析,將混凝土抗壓強度、水膠比、粗粒料用量、粗粒料性質、礦物摻料(飛灰、爐石粉及矽灰)用量等因素,與混凝土抵抗水中磨耗能力、抵抗含砂水流沖擊能力、抵抗衝擊能力、耐久性、溫度與體積穩定性等材料性能建立起關聯性,並據此修訂水利署現行施工規範「第03310章 結構用混凝土」之內容,包括混凝土參考建議配比,並針對不同類別之水利工程構造物,研擬各類水利工程構造物混凝土材料之相關規定,及修訂各類水利工程構造物之混凝土檢驗項目與標準。
此外,考量台灣水庫因淤積導致蓄水量逐年降低,台灣重要水庫均有淤積的問題,影響水庫之壽命與蓄水量甚鉅。如何進行水庫浚渫工作延長水庫壽命,顯然有其急迫性,水庫淤泥取代天然砂石料應用於混凝土製品實為一舉數得之再應用方式,同時解決水庫淤泥處理問題、天然砂石料短缺問題與環保問題,且能降低成本達到經濟性之效果。有鑑於此,本計畫透過水庫淤泥混凝土配比設計,進行力學性質、抗磨損性質、耐久耐的性質及體積穩定性等試驗,綜合評估結果顯示添加水庫淤泥量為10%及15%時,對於混凝土之力學性質影響有限,當添加量達20%時則有較明顯之折減,其中因添加水庫淤泥後混凝土的彈性模數降低,反而有助於提昇其抗衝擊的性能;此外,在體積穩定性方面,雖然添加水庫淤泥混凝土的乾縮量約略高出一般混凝土300~400×10-6,但如能在施工過程注意養護程序,則對於水庫淤泥混凝土的影響應不致於太大。本計畫並據以修訂水利署現行施工規範「第03801章 水庫淤泥混凝土」之內容,提供國內工程界一合時宜且具實用價值之規範。
提 供經濟部水利署-水利署101年度委辦計畫成果發表會
進入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