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講堂進入演講
講 題【科學史沙龍】感測城市與民眾參與&臺灣鳥類公民科學的發展
講 者彭松嶽 陽明交通大學 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林大利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助理研究員
日 期2022/02/12長 度02:00:00人 氣47 次
摘 要
https://youtu.be/tMwKvxT3f6I
追蹤科學史沙龍獲得最新講座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scisalon

講座時間:2022/02/12 (六) (原定2021/06/19 (六),因應疫情延期辦理。)
主持人:賴亦德|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第一講【感測城市與民眾參與】
講者:彭松嶽|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當感測器與感知網絡逐漸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時,我們能取得的都市或週遭環境相關數據,是否就變得更為便利、更為準確、也更值得信賴?此外,當蒐集數據的數位科技更容易取得時,民眾參與數據蒐集能否更為普及?使得我們對都市與環境的理解更加深入?本次的演講從智慧城市的開發,探討民眾參與都市與環境數據蒐集的可能性,以及同時需要謹慎思考的面向。

第二講【臺灣鳥類公民科學的發展】
講者:林大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近年來,全球生物多樣性面臨嚴重的威脅而快速流失。為盡速瞭解大範圍內的生物多樣性現況及變化趨勢,必須蒐集大量的資料做有效的整合與運用。科學家廣泛使用公民科學方法,為自然觀察愛好者設計適合的調查方法,來蒐集可供科學分析的數據資料,再由科學家分析。透過公民科學可快速獲得大量廣時空尺度及同步性高的資料,亦能提昇參與者的科學知識與素養,兼具科學研究及推廣教育的價值。鳥類是廣受大眾關注的生物類群,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自2009年開始,和許多大專院校及民間組織,陸續推動鳥類相關的公民科學計畫:包括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2009)、鳥類生產力與存活率監測(2009)、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2013)、eBird Taiwan (2015)等,並且同時整合各項全國性的特定鳥種監測計畫,例如水雉、黑鳶及小辮鴴。2020年,相關單位及團體將成果整理後出版第一本臺灣的「國家鳥類報告」,報導全台灣鳥類的生存狀、遭遇到的威脅和保育行動。未來相關團體和鳥類觀察愛好者會持續記錄與分享鳥類觀察記錄,作為擬定鳥類保育策略的基礎資訊,並且更新鳥類的生存狀況。
提 供科學講古–科學史沙龍-科學史沙龍
本講座係由科技部補助舉辦
進入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