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講堂進入演講
講 題南海明珠 —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的秘幸與啟示
講 者中央研究院臨海研究站 研究員
日 期2014/12/05長 度01:23:27人 氣792 次
摘 要
 東沙群島位置約在北緯20度,東經116度;座落於高雄市西南方約440公里的南海中。總面積約為3535平方公里(約是台灣本島的十分之一)。除了約1.74平方公里的東沙島,常年裸露於海平面以上,其餘地區大多數時間都隱沒於海平面之下。鑑於它獨特的珊瑚礁特性及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內政部在2007年第7座國家公園成立時,將東沙群島設定為以海洋為保護對象的國家公園,而命名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環礁的形成大致要經歷裙礁、堡礁的階段,最後才會形成現今看到的環礁。按地質學的研究,東沙環礁約在距今12000年前的第四紀冰河期後,因水面與南海海床變動而逐漸形成東沙群島。自清庸正以來即被納入中國版圖,有漁民暫時居住。過去三百多年中,也曾被英國及日本人佔領,因而留下許多人文遺物。本演講將就東沙環礁型成的機制、人文風貌、陸上動、植物的分佈,以及環礁海底的生物,給予介紹。並將共同討論如何以東沙環礁的保育實例,來保育台灣沿岸海域日益惡化的環境。
提 供展望系列科普演講-2014秋
本講座係由科技部補助舉辦
進入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