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講堂進入演講
講 題【科學史沙龍】熱帶醫學的誕生
講 者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尚仁
日 期2015/12/18長 度01:00:00人 氣818 次
摘 要
撰文|王希文

熱帶醫學的誕生可以追溯到地理大發現、十五世紀到十七世紀時期。當時的歐洲人遠渡重洋到美洲、非洲、亞洲以及大洋洲,其中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都有很大部分屬於熱帶地區,來此的歐洲人因而染上他們從未見過的怪病,為了與其對抗,「熱帶醫學」因此誕生。

為什麼有「熱帶醫學」卻沒有「溫帶醫學」呢?對於來自溫帶的歐洲人來說,溫帶疾病已是司空見慣,相當普遍的,熱帶地區特有的疾病,如瘧疾、象皮病等,則是他們並不熟悉、也從未接觸過的,因此他們認為特別有害,故特意區分出「熱帶醫學」一類。

不過在十八、十九世紀時,歐洲人仍相信「自然發生說」--他們相信,肉是因為腐爛了才長蛆,而人是因為生病才會有寄生蟲。而寄生蟲也被相信和沼澤的瘴氣有關,也是因為瘴氣人才會得瘧疾。

到了1864年,由Thomas Spencer Cobbold所寫的第一本寄生蟲學相關的書籍出版了。但真正讓歐洲人了解到寄生蟲與人體的關係,要到十九世紀中葉以後,包括萬巴德(Sir Patrick Manson)、Jean Nicholas Demarquay、Timothy Richard Lewis與Ronald Ross等人的研究,才使得歐洲真正了解寄生蟲疾病。

萬巴德在1866年申請到大清帝國海關服務,在1871年調到廈門時發現了象皮病(elephantiasis)。在同時間,包括Jean-Nicholas Demarquay與Timothy Richard Lewis都對象皮病進行了不少研究,分別在腫大的陰囊抽出液以及血液中發現了寄生蟲。不過,真正想到昆蟲與寄生蟲的關係,則是直到萬巴得在1875年休假回英國的那一年,在大英圖書館翻閱書籍時,才想到可能跟蚊子有關。

於是等他休假結束、回到廈門後,他進行了一連串的實驗,在蚊子體內找到絲蟲;但當時他認為人是喝了不乾淨的水才得到絲蟲病,由此發展出一套論述:蚊子在吸血後死在水裡,人喝了水得到絲蟲病。可是,他卻無法在廈門的水中找到絲蟲。

真正了解病媒與寄生蟲之間的關係,要等到羅斯(Ronald Ross)開始進行瘧疾的研究。羅斯在前往印度前拜訪了萬巴德,表達對瘧疾研究的興趣。當時萬巴德要羅斯針對蚊子進行研究,羅斯在解剖了數百隻(一說上千隻)蚊子後,才找到瘧原蟲。不過,那時羅斯仍跟萬巴德一樣,相信是喝了「蚊子水」才得到瘧疾的,但是當他收集了叮咬過人的蚊子並製成「蚊子水」,並讓當地人飲用後,並沒有產生瘧疾。

這部分的迷團要到發現其實蚊子會重複叮人,以及羅斯在加爾各答對鳥類的瘧疾進行更多的研究以後,瘧原蟲的完整生活史才於焉解開,也使得羅斯得到第二屆的諾貝爾獎。不過當時諾貝爾獎並未如現在一樣受到重視,羅斯也只是在寫給萬巴德的書信中約略提到「這個獎的獎金還不錯」而已。
提 供科學講古–科學史沙龍-科學史沙龍
本講座係由科技部補助舉辦
進入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