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講堂進入演講
講 題地表地下水整合數值模式於地下水資源管理應用之研究
講 者國立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 李明旭教授
日 期2016/06/21長 度00:25:08人 氣372 次
摘 要
地下水資源為台灣地區重要之供水來源之一,其中地下水資源較豐沛之濁水溪沖積扇與屏東平原近年來均已超限利用,甚而導致嚴重之地層下陷與地下水環境劣化等議題。雖然地表水與地下水之交互水體傳輸密不可分,但其水文特性卻存在極大差異,加上台灣地區降雨時空豐枯不均及新水源開發不易且受限,如何有效運用地表水與地下水資源的不同時空尺度之水文特性,為維持水資源永續經營之首要任務。本研究104年度以屏東平原為研究區域,蒐集與整理屏東平原地下水資源評估相關文獻,屏東平原地下水年補注量介於11~14億噸間,平均約為12.11億噸,豐水年與枯水年之補注量差距約為2.5億噸左右。年平均抽水量介於10至13億噸之間,平均年抽水量約為11.24億噸。雖然全區長期平均的補注量大於抽水量,但局部地區的抽水使用已超過自然補注而造成嚴重地下水環境劣化。接著統整中央地質調查所水文地質資料庫鑽探資料與水利署地下水觀測井鑽探資料,建置與數化屏東平原3D水文地質模型,提供WASH123D模式建置屏東平原整合地表地下水數值模型,並以近年水文事件進行模式參數檢定與驗證。河川水位、地表淹水模擬結果與水利署紀錄結果相符,整體地下水位反應趨勢與觀測值一致,所建置整合模式具有一定之合理性。進一步使用所建立之整合地表地下水數值模式,評估屏東平原大潮州人工湖尚未完工營運前之地下水補注方案與成效之情境模擬,選用莫拉克颱風事件期間,模擬結果顯示地下水補注集中於第一與第二含水層,整體補注區域以湖區為主,南面補注區範圍稍廣,並往東港溪方向延伸,在大潮州人工湖引水補注期間,以35公頃湖區模擬整體地下水位平均抬升深度約為0.65公尺,影響範圍最大約為24平方公里,並使地下含水層增加約為960萬噸的蓄水量。
提 供經濟部水利署-水利署104年度委辦計畫成果發表會
進入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