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講堂進入演講
講 題美麗新世界的驅動力 - 核能發電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講 者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 李敏 系主任
日 期2009/12/11長 度02:01:22人 氣1,004 次
摘 要
  1938年Otto Hahn與 Fritz Strassmann發現利用中子撞擊鈾靶可以產生質量數較輕的原子核;Lise Meitner 稱此現象為『核分裂』(Nuclear Fission)。鈾核分裂過程中,物質消失,以能量的型態釋出;此現象為愛因斯坦之質能轉換公式(E=MC2)最直接之證明。鈾原子核發生分裂時,釋放出大量的能量與中子,中子可以繼續造成鈾核的分裂。核分裂現象的發現釋出了蘊藏於原子核內的巨大能量。1954年6月,世界第一座功率為 6000瓩的民用核能電廠於前蘇聯Obninsk商轉,1957年第一座使用壓水式反應器的核能電廠於美國賓州Shippingport商轉,其功率為6萬瓩;從此人類在能源的選擇上多了一個選項。 本演講將簡述核能發電發展的的歷史,核能發電原理,核能發電的現況,新型第四代核分裂動力反應器的設計,與人類最終能量來源-核融合動力反應器發展近況。
提 供展望系列科普演講-2009秋
本講座係由科技部補助舉辦
進入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