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講堂進入演講
講 題從傳統染藝到時尚光電
講 者中研院化學所 陳錦地 研究員
日 期2012/11/09長 度01:50:22人 氣1,719 次
摘 要
演講簡介:
人類最早的染料取材自大自然的植物、動物、礦物,在合成染料的方法出現之前,人類想在布匹、皮革、紙張甚至食物上染色時,只能想辦法從自然借調。然而天然染料普遍存在吸附力不足的問題,導致加工漂染程序的繁複,且天然染料難免會夾帶著原料本身的「特質」,例如草菁味、腥味、重金屬味等等。因此大自然縱使萬紫千紅,能拿來淬取使用而又不沾染的天然色¬素卻不多。
  直到1856年,一場無心插柳的美麗錯誤,讓威廉.柏金製造出全世界第一個人工合成色素,化學技術的漸趨成熟,帶動整個染料科學的高速發展,此後人類社會的色彩不再只有指甲花的橙紅,也不再只有孔雀石的草綠,甚至還創造出¬自然界從來不曾出現過的顏色。
  本場講座裡,陳老師將從色彩學談起,演繹染料在傳統工藝與現代光¬電科技上的應用,介紹食用色素在現代人類生活的應用,以及染料的用途延伸到電器、電腦、手機...等科技產品,創造現代人們的繽紛生活以及所帶來的影響。

講者介紹:
陳錦地研究員,中研院化學所研究員,專長為材料化學、有機光電材料、有機化學,其研究重點在設計與合成有潛力的發色團分子、螢光或磷光染料、小分子或高分子,尋求在有機電激發光二極體(OLED)或高分子電激發光二極體(PLED)材料之應用。以及其他一些具特殊光電用途的化合物,例如DVD-R光記錄用染料、光敏劑分子(太陽能電池)、有機光伏電池用材料、有機薄膜電晶體、液晶分子。
提 供中區奈米科技教育資源中心-2012 秋季奈米科普
本講座係由科技部補助舉辦
進入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