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講堂進入演講
講 題新興污染物監測、評估、處理及風險評估之研究
講 者蔣本基 教授
日 期2013/06/25長 度00:31:10人 氣640 次
摘 要
本計畫為四年期計畫,目的在評估新興污染物於公共給水系統 (包括飲用水)中可能潛在對人體健康的風險,並依輕重緩急評析其優先次序,階段性納入監測項目。計畫四年成果彙整如下:(一)建置新興污染物監測分析資訊與公共給水系統中新興污染物相關管制策略規劃。(二)檢視淨水場及其水質水量保護區對新興污染物控制重要性,包括:1.計畫共檢測淨水場100場次,分析項目共有消毒副產物、異臭味物質、微囊藻毒、環境荷爾蒙、揮發性有機物、以及微生物等。結果顯示環境荷爾蒙方面,多數水樣可檢測出少量雙酚A,而壬基酚則廣泛存在於各單元中,部分淨水場原水中發現微囊藻毒。另所有淨水場BTEX、NDMA、VOC等均未檢出;2.淨水場最佳化方面,實際採樣發現現有傳統處理程序對壬基酚及雙酚A之控制能力有限。針對藻毒部份,結果顯示各淨水場中的處理單元,對於藻毒有相當良好之去除效率;3.健康風險評估結果顯示,由於濃度甚低多於偵測極限附近,在HQ與cancer risk暫無健康疑慮;4.上述污染物進行空間地理及時間分布,藉此檢視目標污染物於地理及季節之濃度變化趨勢。(三)評估並整合處理程序對新興污染物削減能力與最佳化,在實驗室單元操作結果顯示,傳統單元對雙酚A以及辛基酚去除NP之關鍵在於混凝膠羽有效吸附NP,但效果相當不穩定;另一方面加氯處理對於移除壬基酚之效率可以達到60~90%。(四)整合公共給水系統中新興污染物(含消毒副產物)濃度與健康風險資訊,計畫利用現今台灣自來水管線中所存在之生物膜和利用生物膜反應器(CDC biofilm reactor)共同進行定量分析,且同時觀察反應器中生物膜之生成情況,最後將自來水管線中所取得之生物膜與反應器所生成之生物膜個別加入固定次氯酸鈉濃度之水溶液中,觀察其HANs之變化量且加以比較。
提 供經濟部水利署-水利署101年度委辦計畫成果發表會
進入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