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瀏覽人次: 11,434,225 次 (Since 2010/07/14) 會員登入
聯盟單位  |  虛擬講堂  |  網路直播  |  其他演講  |  排行榜  |  留言板  |  知識擂台  |  回首頁
首頁 > 虛擬講堂 > 【科學史沙龍】啟蒙?知識建構?與博物館的誕生 快速搜尋演講 進階搜尋
  【科學史沙龍】啟蒙?知識建構?與博物館的誕生 
★chrome瀏覽器無法播放Silverlight解決辦法
0:00 / 0:00
講者:王舒俐│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日期:2017/12/26
性質:演講
類別:史地文化、社會科學
語言:中文
長度:00:42:53
觀看:1,161
推薦:0
摘要:
十八世紀的歐洲,充斥著啟蒙精神與理性主義,這是伏爾泰、梭羅與狄德羅匯聚的時代,各種學門成立,歐洲人開始分類知識、建構其對世界的理解,這也是百科全書、現代博物館發明的時代(例如: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9,羅浮宮成立於1793年)。博物館從十六世紀的「奇珍異寶展示室」發展為以展示...
十八世紀的歐洲,充斥著啟蒙精神與理性主義,這是伏爾泰、梭羅與狄德羅匯聚的時代,各種學門成立,歐洲人開始分類知識、建構其對世界的理解,這也是百科全書、現代博物館發明的時代(例如: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9,羅浮宮成立於1793年)。博物館從十六世紀的「奇珍異寶展示室」發展為以展示百科全書式的知識為目的,把從世界各地蒐集而來的器物加以排列、分類,展示,用以啟蒙、公開展示於公眾。過去兩個世紀以來,博物館與博覽會儼然成了許多學說理論的實驗室,透過對器物與人種的分類與展示,來演繹理想的知識理論如達爾文的進化論、考古學的三期說、人類學的文化相對論、地理學的傳播論等。然而,博物館真能與啟蒙精神與知識真理劃上等號嗎?在本次演講中,我將化身為導遊,帶領聽眾走進十八世紀英國的博物館,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博覽會時代、最後落腳二十世紀的「普世博物館」概念,並以埃爾金雕像與貝寧青銅器為例,重新思考博物館所宣揚的啟蒙知識與普世價值。

現在位置:演講摘要詳細內容
推薦  (0)
推薦至Plurk
提供:科學講古–科學史沙龍-科學史沙龍
本講座係由科技部補助舉辦

轉寄  

推薦者:
電子郵件地址: (如欲轉寄多人,請以 ; 分隔email)
留言給收件者:

回報問題  

問題說明:




冰芯啟示錄:鑑古知今想未來
講者:魏國彥
觀看:1,992
釣魚台問題與國際局勢
講者:景鴻鑫
觀看:507
【週日閱讀科學大師】從台灣到...
講者:鍾孫霖
觀看:1,131
【週日閱讀科學大師】沒有人的...
講者:陳麗淑
觀看:226

現在位置:學習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