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講堂進入演講
講 題107年胡適院長講座「這裡是哪裡?我們是誰?臺灣考古學研究的觀察」
講 者本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李匡悌研究員
日 期2018/12/08長 度01:58:00人 氣111 次
摘 要
眾所周知,臺灣四周環海,但對臺灣海峽什麼時候形成的問題,非常多的群眾沒有概念。考古資料顯示,三萬年前臺東縣長濱鄉的八仙洞遺址發現有舊石器時代文化的遺留,但無法確切地指出這批人什麼時候消失得無影無蹤。距今8000年前臺灣海峽已然形成,在這段期間卻沒有任何考古材料說明有人群地活動。
直到距今五、六千年前,一批以海洋為生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社群首先落腳在臺灣各地及澎湖定居。歷經千年以後,另一群帶著部分雷同文化要素,也顯示一定文化差異的人們來到臺灣,發展了具有相當風格的新石器時代中期的文化。時過千年之後,一群以灰黑陶為主流,甚至對臺灣閃玉獨具熱愛的族群幾乎遍布島嶼全境;引起注意的是,此時此刻,考古學家依舊無法斷言是傳承關係還是斷裂?
與其說在距今2000年前,玻璃珠與環取代了玉器做為裝飾品,不如說鐵器時代根本不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群接續發展出來的文化。除了玻璃製品外,各種鐵器仍看不到全然由本地生產的考古證據,或許是人群中具備專業加工技術的匠師跟隨而來,於是乎開展出臺灣考古文化的新史頁。
鐵器時代之後,臺灣在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中,被西方世界「發現」,接踵而來的交流與碰撞,說是複雜紊亂該不為過。無論如何,不同的人群,相異的政治勢力都給臺灣注入了新的血脈、新的基因。
近年來考古遺址的材料讓我們有機會明確地認識臺灣的文化史能夠追溯到五千年之久!
提 供中央研究院-故院長講座
進入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