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講堂進入演講
講 題【週日閱讀科學大師】從皮毛之道談幹細胞與演化
講 者美國南加州大學 病理學系 鍾正明院士、國立成功大學 生命科學系 王浩文 副教授
日 期2021/04/11長 度01:38:29人 氣249 次
摘 要
幹細胞科學近年來有很大的進展,大家也對其應用寄予厚望。一般而言,動物的再生能力比人類強大。對於幹細胞的應用,我們從研究動物的”再生生物學”, 可以得到很多對再生醫學應用的啟發,也可以得到對彷生設計的發。在這一原則下,我們用體表器官為研究模式,以瞭解其做為個體與環境的介面,如何以幹細胞循環再生,受傷修補,無論是在個體的適應或種族的演化,都能達到極大的多樣性。我會舉幾個例子來闡釋我們如何以新的幹細胞知識對生物學及疾病的了解及應用。例如小雞,公鷄,母雞有不同的羽毛形狀,但其實為同一群幹細胞所生。我們研究鳥類不同羽毛之形態發生,在對有羽恐龍演化為鳥類的過程的了解中,找出各種飛羽發生及演化的過程。這些建築組構原則,也可發無人機的設計。在醫學上,人類頭髮毛囊可以生生不息,但在年老時幹細胞的環境受到影響時,不能正常再生,因而禿髮。泡泡龍的兒童,皮膚極易受損,但近年的幹細胞基因修補,帶來治療的新希望。生物研究帶來新的瞭解,新的希望,希望大家能鼓勵基礎研究,了解自然之道,也找出新的應用可能, 開展未來。

台灣位於北緯22度到25度間,地處西太平洋,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會合處,西側為台灣海峽東側面太平洋,不論在氣候區域的分布、北太平洋環流的經過、台灣周遭海域深度的多變化性,造就台灣周遭海域生物群極其豐富的多樣性,以海洋哺乳類中的鯨豚為例,在台灣周遭海域出現過與台灣海岸擱淺的種類統計,累計達32種,佔現今全球近90種的三分之一。
當有鯨豚擱淺事件發生時,活體的鯨豚,藉由第一時間的回報、獸醫師與專家群的評估 ,會依照每次事件鯨豚個體的狀況,進行原地釋回、進入後續救援或不得已需進行人道處理。而有死亡鯨豚擱淺事件,以需依照鯨豚個體的現況,進行解剖分析與不同程度的採樣,進一步從證據中回推
鯨豚死亡的原因,提供大眾海洋保育政策的制定的建議。
不同新鮮程度的鯨豚樣本,不論是純科學上、環境變遷議題上、環境化學因子上或是環境生物因子方面,可以提供不同程度的訊息;我們則嘗試由鯨豚皮膚系統樣本,發掘以往科學家們未曾發覺或探討的現象。
提 供週日閱讀科學大師-第18屆
本講座係由科技部補助舉辦
進入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