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講堂進入演講
講 題科學人「講古論今」:語言的生與死
講 者中央研究院 曾志朗院士
日 期2008/05/09長 度01:59:27人 氣2,802 次
摘 要
  青春期的孩子最常聽到的一句話,莫過於「與其注意頭皮上的毛髮,不如多充實頭皮下的東西。」這個東西,正是我們所熟知的大腦。由於認知神經科學的進展,日新月異的腦造影技術提供科學家更多大腦處理訊息的研究資料。於是頭皮下的東西便愈來愈具體,對於腦所建構的世界縮影也愈來愈清晰,科學家甚至可以從腦的演化一窺語言的發展史。從30萬年前語言便有了生命,歷經洞穴圖像、儀式與溝通的基模,文字終於在8千年前以獨一無二之姿矗立在人類歷史中。從語言起始迄今,一方面由簡而繁的過程使語言規則化,而後精緻化;另一方面為了讓知識普及,溝通方便又由繁而簡。網路世界無遠弗屆,語言隨著文字的快速傳播,產生了大量的複製行為。凡事講求效率的訴求,造成許多英文式的中文,中文式的英文,和一股吹遍世界各地的極簡風。這是語言發展的危機還是契機?本次講座邀請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曾志朗校長主講,以科學的角度訴說語言的起承轉合。從一「口」羊、一「只」戒指、一「盅」酒、一「輪」明月醞釀語言的美麗與哀愁,一「抹」微笑,一「湖」春心,莞爾講古論今。
本講座感謝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經費!

如對影片有疑問、歡迎聯絡我們:ncusciedu@gmail.com(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提 供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遇見科學
本講座係由科技部補助舉辦
進入演講